
合成制作流程:影视相关的从业者均有必要对此流程有一些了解,以便更好的与各部门协作。
一、周期会议:
发起人:项目负责人、统筹
时间:每周一下午
参会人员:项目负责人、统筹、视效总监、各组组长、部分制作人员。
会议内容:根据项目镜头制作表,将镜头分类、分场次、分难度,讨论各项工具所需要的制作周期,商量解决方案、人员分配等事宜。 会议目的:将项目各项工作具体化、量化,明确制作内容、制作周期。
二、参考资料整理:
1、以小样和制作表为依据,所有的制作人员为此项目寻找各方面的素材和参考。
2、最终整理到一起,作为整个项目制作的参考和标准,通知各组、各制作人员。
三、内部制作会议:
会议主持:合成组长。
会议内容:根据第一项周期会议中商榷的制作周期。根据制作人的技术水平、制作能力,将制作任务分发到个人,交代清楚制作周期,制作质量,将任务分配情况上报给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统筹,统筹负责将具体的任务制作单打印,分发到个人手中。四、内部测试、定版。
1、各类型、角度的镜头都要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,合成定版镜头。
2、工程文件要做成范例,工程内部的节点、素材、图层必须条理清晰。
3、导演、甲方通过。
五、镜头制作:
1、镜头批量制作时,必须保持与定版镜头的效果统一,充分考虑各种因素。
2、严格控制自己的制作周期,每天的任务或短期的安排要做好自己的计划。
3、制作期间出现任何问题、不确定因素,都要及时与相关的制作环节、制作人进行沟通、协调,疑难杂症找组长、视效总监,共同解决问题。
六、镜头检查:
自己检查:ROTO穿帮斗闪、通道半透、跟踪点没擦净、头发抠漏、边缘闪等低级问题。发现问题自己及时解决,避免把问题遗留给其他环节。
组长检查:对基础问题进行再次检查,对各制作人的镜头进行质量把控。比如三维场景关系,特技镜头的流畅性、合理性,批量镜头的整体质量。如果制作人员反复出现低级问题,及时反馈给公司,计入员工技术能力、工作态度考核。
七、文件提交:
1、工程提交:整理工程内部节点,检查工程命名后,提交到指定位置。
2、小样提交:按项目的要求压码,检查无误后,提交到指定位置。
3、大样提交:按项目要求输出,提交到指定位置。
八、反馈修改:
1、总监反馈:针对技术和质量上的问题,进行反馈。对批量生产过程中,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。对工作方式,制作方法等进行调整,节省每个人的制作时间,提高制作质量,保障高效率的完成制作任务。
2、项目负责人、统筹反馈:镜头传给甲方、导演之前,进行回插检查。项目负责人和统筹是最熟悉导演意图的信息传递者。一旦检查出问题,项目负责人和统筹要及时与制作人、组长、总监进行反馈,涉及到的制作人要积极配合。
3、甲方、导演反馈:项目负责人和统筹对接甲方和导演,要把甲方、导演的反馈及时通知到各制作人手中,各组长与总监要实时跟进反馈进度,了解反馈内容。涉及到的制作人要积极配合。
注:
1、在反馈修改期间,小问题的如果确认无误,制作人直接处理;有疑问的、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说明,通过组长和总监确认,如果出现严重问题,调整制作内容、制作方法、制作周期的,则需要开会商议。
2、对于甲方、导演提出的反馈有疑问的,根据情况严重程度,及时和组长、总监、或是项目负责人进行确认。
以上分享内容根据本人过往工作经验总结整理,仅供参考。
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,与我交流⬇️
《合成制作——流程》有498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