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维制作——流程

三维制作流程:影视相关的从业者均有必要对此流程有一些了解,以便更好的与各部门协作。

 一、周期会议:

发起人:项目负责人、制片    参会人员:项目负责人、制片、主管、各组长、部分制作人员。    会议内容:根据项目镜头制作表,将镜头分类、分场次、分难度,讨论各项工具所需要的制作周期,商量解决方案、人员分配等事宜。    会议目的:将项目各项工作具体化、量化,明确制作内容、制作周期。

二、参考资料整理:

1、以小样和制作表为依据,所有的制作人员为此项目寻找各方面的素材和参考。

2、最终整理到一起,作为整个项目制作的参考和标准,通知各组、各制作人员。

三、内部制作会议:    会议主持:组长、主管    会议内容:根据第一项周期会议中商榷的制作周期。按照制作人的技术水平、制作能力等,将制作任务分发到个人,交代清楚制作周期,制作质量,将任务分配情况上报给项目项目负责人和制片。

四、内部测试、定版

1、各场景、角度、种类的镜头分别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,进行测试、渲染、合成定版镜头。

2、工程文件要做成范例,工程内部的节点、命名、材质、图层必须条理清晰。

3、内部通过、导演和甲方通过。

五、镜头制作:

1、镜头批量制作时,必须保持与定版镜头的效果统一,充分考虑各种因素。

2、严格控制自己的制作周期,每天的任务或短期的安排要做好自己的计划。

3、制作期间出现任何问题、不确定因素,都要及时与相关的制作环节、制作人进行沟通、协调,疑难杂症找组长、主管,共同解决问题。

 

 六、镜头检查:

1、自己检查:

(1)模型是否有坏面、法线错乱等,材质精度能否满足需要;

(2)动画是否有穿帮、相机路径错乱、焦段错误、透视错误等;

(3)灯光渲染是否真实、主光源正确、分层合理、渲染质量等;

(4)特效模拟是否真实、符合自然运动规律、是否有场景交互等;

(5)发现问题自己及时解决,避免把问题遗留给其他环节。

2、组长检查:对基础问题进行再次检查,对各制作人的镜头进行质量把控。如三维场景关系,特技镜头流畅性、合理性,批量镜头的整体质量。

3、反复出现低级问题,计入技术能力、工作态度考核。

七、工程文件优化、提交:

1、文件优化:按照各组的制作规范,将文件整理优化。

2、工程提交:检查工程,检查命名,提交到指定位置。

八、反馈修改:

1、总监反馈:针对技术和质量上的问题,进行反馈。对批量生产过程中,各环节出现问题的反馈。对工作方式,制作方法等进行调整,节省每个人的制作时间,提高制作质量,保障高效率的完成制作任务。

2、项目负责人、统筹反馈:镜头传给甲方、导演之前,进行回插检查。项目负责人和统筹是最熟悉导演意图的信息传递者。一旦检查出问题,项目负责人和统筹要及时与制作人、组长、总监进行反馈,涉及到的制作人要积极配合。

3、甲方、导演反馈:项目负责人和统筹对接甲方和导演,要把甲方、导演的反馈及时通知到各制作人手中,各组长与总监要实时跟进反馈进度,了解反馈内容。涉及到的制作人要积极配合。

注:在反馈修改期间,小问题的如果确认无误,制作人直接处理;对反馈有疑问的,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说明,通过组长和主管确认。出现严重问题,调整制作内容、制作方法、制作周期的,则需开会商议。    对于甲方、导演提出的反馈有疑问的,根据情况严重程度,及时和组长、总监、或是项目负责人进行确认。

 

 

以上分享内容根据本人过往工作经验总结整理,仅供参考。

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,与我交流⬇️

发表评论